西安医学院近年来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的理念,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构建“一二四即一个心理育人宣传季,二个心理健康日,‘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工作体系”的心理育人新模式,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育人模式,心理育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平台与环境:心理育人工作有保障
学校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配备了近500平方的办公场地,设立了办公区、个体心理咨询区、团体心理辅导区、艺术治疗区、情景体验区、音乐放松区、正念冥想区、健身训练区和宣泄区等9个功能区。
按照生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划拨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近3年来,学校为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额外拨付180余万元支持中心建设。
在此基础上,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学生可通过网站、微信等多种网络平台进行在线预约、树洞留言,实现在线预约、心理测评、心理咨询、知识科普、危机干预和档案管理及数据分析等一站式专业服务。
二、自助与互助:心理育人队伍有体系
学校建有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补充,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各二级学院均设有一名心理专干。学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和工作考核中。心理健康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分批次选派教师外出参与省部级培养培训,近3年我校教师参加省级学术会议1850余人次;一方面邀请校外专家来校开展专业培训,近3年共计20余次,始终坚持做到先培训后上岗,有效保障“教师引领”的育人主体作用。学校将心理专职教师职称评聘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系列)技术职称体系中,职称评聘充分考虑其从事学生心理咨询与干预工作的特殊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专兼职教师从事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按照与其它课程课堂讲授同等办法计算工作量。积极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光引路”宣讲团,成立校级学生心理社团开展多样化宣传活动,将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晴联络员等学生心理骨干培训纳入长期工作计划实施,开发涵盖4个模块共计13个专题的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发挥朋辈力量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以及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引领+朋辈互助”,形成心理育人合力,发挥积极作用。
三、课程与引领:心理育人知识全覆盖
学校从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本科生教学大纲。透过“一个夯实地基、一个添砖加瓦”的教学思路,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在开设2学分共计32学时的必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面向全校学生开设1学分共计20学时的选修课《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发展》,同时为保障实习、见习学生的需求,开设4门1学分的线上视频选修课,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四、咨询与危机:心理育人工作有温度
学校通过个别面询、团体辅导、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中心24小时开设心理援助热线,做到随时需要随时帮助,为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宣传,确保学生对心理咨询预约方式、咨询服务、咨询室位置等重要信息的全员知晓。
不断完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制度建设,已出台《西安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西安医学院心理咨询师管理办法(试行)》,即将出台《西安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管理办法(试行)》《西安医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方案》等制度,规范咨询过程、保障咨询伦理、完善转介流程、明确危机处理和干预规程。每年定期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根据测评结果对高危预警的学生开展一对一谈话,建立工作台账,按月更新,重点关注,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依托“精准家访”百千万工程,针对重点关注学生及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进行跟踪随访,了解其家庭结构、成长环境和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创建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环境,促进家校合力助学生成长成才。
五、丰富与贴切:心理育人活动有活力
学校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和宣传渠道,致力于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西医言心海”引发学生广泛关注。
面向学生开展主题丰富、内容多样的团体心理辅导,涉及到自我成长、情感探索、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缓解等多方面需求。结合医学生专业特点,开展医德仁爱教育,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两季两节一典礼”系列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育人活动,充分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培育我校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活力向上的精神风貌,打造和谐校园。积极开展大型户外活动、组织多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和解压类活动等,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活动现场直播,创新宣传教育形式,为学生了解、参与心理育人活动提供新平台、新方法。
五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获陕西省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心理育人标兵单位”、“抗疫育心先进集体”、“心理育人五位工作先进集体”等7项荣誉称号。20余人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2名学生获陕西省教育工委表彰;心理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共70余人次获陕西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会表彰的,获评优秀育心作品20余项。未来,学校将继续持续加大心理健康工作力度,重校院联动融合,积极构建二级学院心理育人品牌特色,着力发挥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的心理育人作用,创新拓展活动形式,确保关口前移,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