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动态

资助动态
位置: 首页 > 资助动态 > 正文

热爱为引 求实创新

                                              —— 一场双向奔赴的教育之旅

护理与康复学院优秀本科新生导师  石莉红

作者:大学生资助中心   时间:2025-10-11   点击数:

作为学生成长之路上的导师,石莉红老师以“热爱学生成长,热爱专业学习,热爱护理文化”为教育理念,融合“科研反哺教学+个性化培养”,探索“学业规划-能力塑造-人格培养”三位一体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态度、临床批判性思维、创新创业意识、科研学术能力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践综合应用,从而使学生认识专业价值,具备专业能力,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及保健机构中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知己知彼,方能游刃有余

作为学业导师,在教育过程中,石莉红老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对标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业导师工作计划,关心学生学业发展和成长规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指导护理本科2324班期间,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学情分析,该班学生整体学习基础扎实,班风活跃,学习态度积极,学习能力较强,对大学生活和学业发展充满期待。但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在某些医学基础学科上的学习表现相对薄弱,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整合。

(二)狠抓重点,便可全程掌控

结合学生所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要求,石莉红老师首先明确学生指导工作的重点为“抓学业、提能力、促健康”,着重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基础,对照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明确各阶段学习任务,树立个人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规划,学习先进榜样,结合“第二课堂”的信息和资源,将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关联起来,进一步加深其对专业内涵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习动力,培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发展。

e23ab65fd2ab5e39c4a7aa4a04c9212

图1 解读《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二、经验做法与创新点

(一)精准化动态跟踪学业

一是建立定期沟通机制。石莉红老师采取小组或集体形式运用课堂、宿舍、自习室、校园内等不同场合坚持每两周面谈1次,了解学生的需求、学习和生活状况;她还定期听课了解学生课堂表现,督促预习及课后复习,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苗头,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她与任课教师沟通,定期了解学生相关课程的线上学习任务参与和完成情况,及时反馈激励;她也积极与导师团其他导师及班级导助协作,及时关注、帮扶学业困难学生,并定期同步家长,形成家校共育机制。

查宿舍1

图2 深入宿舍沟通了解问题和需求

97314afe8abbf4fc523bc540a2cfa39

图3 跟随班级辅导员一起检查宿舍环境和安全

二是完善分层精准指导制度。石莉红老师依据学业成绩、个人兴趣制定个人成长计划,针对挂科学生成立自习小组,要求每周进校园自习不少于3次,学业导师每周现场抽查自习情况,其他学生要求每周自习不少于2次,保证基本的时间温故知新,以巩固学习效果。对于第一学期考试科目不及格同学,她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获知学生的到课、听课情况,主动找学生谈心谈话,分析原因、提供建议。

图4 与部分同学联系落实督促自习

e3c53b12ff3755b2280d7c82ea342bd

图5 去图书馆自习室督查自习情况

(二)科研与实践融合创新

一是用项目驱动科研创新。石莉红老师关注学校和学院的大创、挑战杯等活动信息,倡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或学术活动、多关注专业发展前沿信息、多参与多学习多探究,将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融合于竞赛实践,在不同的项目主题驱动下激发学习行动,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二是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石莉红老师组织项目负责人和竞赛获奖者运用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为学生分享成果经验,促进项目外学生融入集体学习,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强化团队协作,以点带面,扶强帮弱,促进共同进步。

三是以务实求真的精神开展调研。作为学业导师,石莉红老师以高度的耐心、爱心、热忱和责任感投入指导工作,与学生共同开展科研实践,实现教学相长。她指导余露露同学参与申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阡陌夕阳红”—乡村睦邻互助型公益养老与志愿服务联动模式探索》,从方案设计、实施路径规划到计划书撰写等各环节都细心指导,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带队赴乡村开展实地调研,进行健康宣教与养老需求的评估,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科研实践。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不仅学到了基本的科研方法与田野调查技能,也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求实和辛苦付出,更深入了解了乡村养老问题,领悟到护理专业的社会价值。

1d1e47b62e59b1631a21833b38b2a6d

图6 研究团队入村进行科普宣教

(三)三维能力培养体系

一是锤炼科学素养。导师组内加强交流协作,石莉红老师及时沟通分享有益的学术讲座和培训活动信息,推荐“双创辅导公开课”“中卫护研院”等护理公众号,通过动态学习提醒、个性化辅导提升学术意识和科研能力,在班级内形成“勤思考、爱钻研”的氛围。

二是激发创新精神。石莉红老师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学科竞赛、校园文化活动等竞赛,以赛促学,促进了自主学习,孵化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创新思维,通过创新实践又促进专业学习。

三是塑造责任担当。石莉红老师依托“西医青年”第二课堂平台、校团委和学院的各类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图7 鼓励参加相关实践活动

三、取得成效

一是学业成绩卓著,实现全班零挂科,平均成绩稳居年级前列,2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23.21%。二是竞赛硕果累累,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三等奖、院级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二等奖,短视频《谣言退退退!医学生在线辟谣杀疯了》和《妈妈,终于懂你》获得学校首届网络文化节短视频二等奖,学校举办的国际护士节护士礼仪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中获得“戴无菌手套”和“无菌操作”二等奖2项。三是创新实践活跃,积极申报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3项,2024年挑战杯项目1项,参与2024年挑战杯项目2项。

担任学业导师一职,石莉红老师深知需要倾注心力、耐心和热情。她只是他们漫长学习生涯中的同行者,在这段旅途中能陪伴他们启航,见证他们成长,并努力为他们的专业之路提供帮助,这本身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收获。未来,石莉红老师将继续陪伴更多学生,授人所需、理人所想,与其他老师一起共同守护初心、传递温暖。

四、导师风采

石莉红,讲师,参与《基础护理学》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参与完成2项省级课题研究,发表论文4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指导完成省级大创项目1项,指导校级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创项目获二等奖,多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和职业道德考核优秀个人。


Copyright©2010-2013 www.xiyi.edu.cn 联系电话:029-86177361 传真:029-86177362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辛王路1号 邮编: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