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要闻

学工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要闻 > 正文

当听诊器遇上扫帚,医学院的劳动月竟藏着这些 “神仙操作”?——劳动月育人实践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01    作者:刘宁     来源: 学生工作部     点击:

“同学们,今天咱们不拿听诊器,改拿扫帚!”在劳动实践课现场,负责老师这句开场白引发全场欢呼。在劳动月期间,学工部协同学院推出30场特色活动,点燃7000余名师生的劳动热情!从模拟急救演练,到校园角落的“美容大作战”,从传统技艺传承的文化盛宴,到专业赋能社会的暖心服务,每一场实践活动都成为培育新时代医学生的生动课堂。

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学校创新打造劳动理论通识课、实践课程、隐性课程“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理论课结合医疗案例,讲解劳动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明晰“何以劳动,劳动为何”。实践课程聚焦专业技能,并结合专业特色开发特色劳动课程内容,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采用“理论讲授+模拟演练”模式,覆盖心肺复苏、创伤包扎等实用技能。护理与康复学院“导师有约”工作坊围绕中暑、淹溺、急性中毒、出血、窒息、心搏骤停等急救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医学院对止血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等进行了现场模拟演练。除了专业急救技能培训,学校还通过“5+1”S宿舍管理、食堂帮厨、校园清洁等活动,丰富实践课堂。在“5+1”S宿舍管理活动中,学生们化身“宿舍管家”,对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与安全的标准,将原本杂乱的宿舍变得井井有条。药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开展中草药种植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育苗、移栽、养护全过程,让劳动实践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课堂。学校还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隐性课程,将劳动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日常。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学生社团组织的校园环保行动,让劳动意识在点滴中生根发芽。

“5+1”S学生宿舍管理

“阡陌耕读园”劳动

开展多元文化活动,赋能劳动美育融合。秉持“以劳育美、以美促劳”理念,学校培育“一院一品”劳动育人品牌,开展30余场文化活动。“花漾时光”插花、“丝缕糖艺”糖画、非遗“陕西花馍”课堂等活动,吸引3400余名学生参与,传统技艺在劳动实践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动现场,同学们专注地修剪花枝、绘制糖画、塑造花馍造型,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指尖匠心”劳动实践系列活动,通过串珠工艺、香囊制作等非遗手工体验,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一珠一串中提升动手能力,增强文化认同感。卫生管理学院、口腔医学院等结合毕业季教育,开展的就业指导系列活动同样干货满满。简历优化工作坊、职场礼仪培训、考研求职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为1380余名学生传授实用经验,助力他们提升职业素养与求职竞争力。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观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开展劳动宣讲活动,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深入人心。

劳动精神宣讲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西安市劳模精神展示馆

深化“医学+劳动”实践,彰显专业担当。引导各学院立足专业特色,积极拓展“医学 + 劳动”实践路径。药学院的学生在中药手工、科普实践中,不仅掌握了药材鉴别、手工制作等技能,更深化了对中医药“理法方药”理论的理解。他们运用课堂所学,调配出含薄荷、藿香等药材的提神配方,制作成香囊、香珠,将“知劳”“知药”融合。医学技术学院以“知识问答+趣味套圈”“眼科知识科普+义诊”等创新形式,开展护眼活动,向社区居民普及眼科健康知识;公共卫生学院组织的“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活动,通过知识宣讲、检测服务等,提高群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外国语学院开展的“灞柳学堂”英语志愿服务,为有需求的人群提供语言帮助。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强化职业责任感与使命感。

急救知识“小讲堂”

此次劳动月活动成果丰硕,共征集到学生作品100余幅,涵盖海报、绘画、手工作品等多个类别,生动展现了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的收获与感悟。从急救技能学习到中药香囊 DIY,从普法小课堂到健康知识宣讲,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让学生们在劳动中锤炼技能、涵养情怀、厚植担当。医学技术学院开展护眼活动活动

“知‘艾’防‘艾’,共享健康”活动

学生书法作品选

学生手工作品选

上一条:严纪笃学守底线,护航青春助成长——我校召开本学期第四次学生工作例会
下一条:学工干部赴西安监狱开展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