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男,共青团员,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23级本科生。
荣获国家奖学金;“西安医学院优秀学生”“西安医学院优秀退役大学生”“西安医学院自强之星”“西安医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医学形态学数字切片读片暨数字解剖标本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省级三等奖;担任西安医学院武装部学生干事、星火宣讲团宣讲员。
一、军旅淬炼:锻造使命担当
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四川冕宁,刘伯承与小叶丹在彝海湖畔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为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对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刘俊的家乡就位于这一片红色土地上,他从小便在村头听着老辈讲述这一支革命军队的故事。耳濡目染之中,刘俊逐渐开始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向往,也想成为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之中的一员。
2021年的阳春三月,刘俊在入伍申请书上按下了红手印,笔迹力透纸背:“穿军装保家卫国,学成归来治病救人,这是我回报社会的誓言。”新兵刘俊踏入云南某武警部队。新兵连的第一课是整理内务,被子叠成“豆腐块”的过程磨平了他的急躁。战术训练时,烈日灼烤着泥地,他拖着三公斤重的步枪匍匐前进,手肘伤口与迷彩服粘连,夜里只能穿着血衣入睡。射击考核前,他趴在滚烫的草地上一小时纹丝不动,汗水流进眼睛,靶心在热浪中扭曲成光斑。班长冷着脸说:“成功没有捷径,寻找捷径本身就是歧途。”当他在步枪射击中夺冠、以10分40秒冲过三公里终点时,终于明白:所有未被苦难压垮的瞬间,都在锻造铁骨。

医学技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23级本科生刘俊
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安保任务中,刘俊与战友裹着防护服坚守地铁站半年。高温下,防弹衣内的冰块化成水又蒸成盐渍,痱子溃烂的伤口在执勤服下反复结痂。一次执勤中,小女孩跑到哨位前敬礼,他回礼时眼眶发热。那一刻,他终于读懂了父亲的话:“一朝戎装在身,终生使命在肩。”在这次任务期间因政治过硬、表现优异获“迎接保卫党的二十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记嘉奖一次。两年军旅淬炼铸就其果敢坚毅的意志品质与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勤学精进:践行医者匠心
自幼深受医者仁心感召,刘俊在陪同家人就医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医疗工作挽救生命、守护家庭的重要价值。目睹医护人员以专业技艺创造生命奇迹,他高考时毅然选择医学专业。
2023年退役返校后,刘俊将军被叠成“豆腐块”置于课桌一角。面对医学检验专业的高标准要求,他建立起独特的学习体系。他始终秉持“实践出真知”的治学理念,在医学实验课程中展现出执着专注的科研态度。为攻克解剖学知识难点,他在标本前连续观察数小时,通过多角度比对深化对人体结构的理解;生理实验中严谨遵循操作规范,反复校准仪器参数,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病理学课程中细致观察显微切片,结合临床病例与同学深入探讨病理机制。凭借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其专业成绩稳居前列。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这种带着硝烟味的学习方式横扫赛场:在校期间,他以专业综合测评和学业成绩专业双第一,获得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并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1项、校级奖项6项。领奖台上,他总想起哨位前敬礼的小女孩——白大褂与迷彩服,同样承载生命的重托。
三、践行初心:守护生命之光
作为新时代医学生,刘俊始终秉持“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将专业学习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在2023年暑期期间,他主动赴冕宁县人民医院开展临床见习,通过门诊接诊、病房查房等实践环节,深刻体悟到基层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的奉献精神与患者群体的健康需求。

刘俊参加西安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第二排右4)
面对医疗资源有限、病患沟通复杂等现实挑战,他主动协助医师完善了病历记录、优化诊疗流程,其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获得院方的高度表彰。此次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基层医疗机构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坚定“精研医术、服务基层”的职业信念。在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刘俊参与多场基层义诊活动,携带血压计、血糖仪等基础医疗设备深入偏远村落,为贫困老年群体开展血压、血糖检测及慢性病筛查工作;面向留守儿童创新开展“健康小课堂”,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形式普及手卫生、传染病预防等知识,用爱守护他们健康成长。作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他三年献血7次,并随时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誓言化作每一步脚印。
四、传承使命:永葆军人本色
“冰冷是种鼓励,苦难是种修行。”这句话被刘俊写进自己的宣讲稿。作为校武装部学生干事,他将政策文件转化为鲜活故事:在入伍政策宣讲会上,他展示手肘疤痕,讲述新兵连血衣粘连的夜晚;在征兵咨询现场,他翻开泛黄的训练日志,细数五公里越野时战友托住背囊的手。
一年多的时间,他系统宣讲了大学生入伍政策10余次,协同学校完成征兵宣传、国防教育10余次,接受入伍咨询100余次,1300余名学子听过他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蜕变。2024年,学校应征入伍18人,170余名学生提交入伍意向书。当新生们簇拥着他触摸军装上的服役章时,他总说:“这抹红色托起过我的梦,现在,该我们为下一代点亮星光。”

刘俊参加征兵宣讲
从战术匍匐的血痕到国家奖学金,刘俊用四年光阴印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他随身携带两样东西:中华骨髓库志愿者证和写着“冰冷是种鼓励”的字条——前者是医学生的承诺,后者是军旅淬炼的烙印。在实验室解析生命密码时,在校园宣讲征兵和资助政策时,他始终铭记着那纸穿越秦岭的录取通知书如何照亮人生。未来,他将继续以冲锋姿态践行双重誓言:用迷彩青春守护万家灯火,凭仁心仁术托举生命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