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管理

资助教育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资助教育管理 > 正文

当学业遇上工作,看他们如何“分身有术”,精彩“双赢”!

发布日期:2025-07-01    作者:大学生资助中心     来源: 大学生资助中心     点击:

在西医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以梦为马,志存远方

他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他们的脚步穿梭于办公室和教室之间

他们的身影活跃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

他们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部门

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优点

脚踏实地,自立自强

他们就是我校勤工助学学生团体

让我们走进其中六位勤工助学学生代表

感受这份在劳动中绽放的青春之光

临床医学2023级本科生 纪文佳

勤工助学岗位:校史馆讲解员

在西安医学院校史馆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或面带微笑为访客讲述学校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或指导新讲解员模拟演讲,或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讲解词。她是临床医学院2023级本科生纪文佳,既是校史馆讲解员,也是勤工助学岗位上的一名“追光者”。

从“忐忑”到“从容”,她在校史馆找到热爱

初入校史馆时,面对厚重的校史资料,纪文佳曾一度忐忑。在指导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她利用勤工助学的每一分钟钻研史料,熟悉学校发展脉络,挖掘老一辈西医人扎根西北、服务基层的感人故事。短短一年,她从新手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先后为审核评估专家组,陕西省、西安市各级领导和重要来宾提供讲解服务,用生动的语言重现学校峥嵘岁月,获得“讲解有温度、有深度”的评价。

从勤工助学到综合发展:步履不停的青春答卷

“校史馆的工作让我明白,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传承。”纪文佳将这份感悟融入实践。在养老护理志愿服务中,她运用所学为老人服务,获评未央区“优秀志愿者”;在演讲比赛中,她以《新时代青年的样子》斩获一等奖;在科普大赛、微电影比赛中屡获佳绩。

用行动诠释责任

2025年,纪文佳凭借从校史中获得的“基层医疗需求”灵感,斩获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感谢每一位指导过我的老师,是你们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这位“时间管理大师”始终相信:勤工助学不仅是经济支持,更是成长的阶梯。

如今,她依然在校史馆默默耕耘,用声音传递西医精神,也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临床医学2022级本科生 张未

勤工助学岗位:“一站式”学生社区总站助理

三年前,一张招新海报,让刚踏入校园的张未停下了脚步。谁曾想,这偶然的驻足竟成为她大学生活的重要转折点。从对着电脑屏幕手足无措的新人,到独当一面的“一站式”学生社区总站骨干,她用七百多个日夜的坚持,在勤工助学的舞台上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代码与策划的淬炼

初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系统运维的复杂代码让张未望而生畏。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她养成了“三个一”习惯:每天早到一小时跟着学长学姐实操,每周整理一份常见问题解决手册,每月撰写一份活动策划方案。张未凭借坚韧毅力,在老师指导和学长学姐帮助下,利用课余时间钻研实操、学习案例,迅速成长为 “多面手”。

从执行者到引领者

大二期间,她竞选为部长,成为连接校院十站的关键“桥梁”。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有效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大三期间,负责“一站式”学生社区总站内务的她,大胆创新,将校园文化与网络传播融合,统筹 20 余场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被选为校级“易班优秀学生骨干”。

薪火相传的温暖

“学姐,这个活动方案您帮我看看好吗?”每当听到这样的请求,她总会想起大一时帮助过自己的前辈。如今,她定期组织“技能交换沙龙”。帮助学弟学妹成长。从受助者到助人者,她在这份温暖的传递中,收获了比技能更宝贵的东西——责任与担当。

张未这样总结她的“一站式”岁月:“这里教会我的不仅是技能,更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是在服务他人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如今,她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护理学2023级本科生 陶兴菊

勤工助学岗位:团委综合管理助理

在西安医学院校团委勤工助学的日子里,陶兴菊以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和饱满的热情,成为老师们的得力助手。从物资调配到文案撰写,从活动筹备到后勤保障,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一项任务,先后参与完成校级活动十余项,在点滴细节中诠释着青年担当。

在协作中历练,在奉献中成长

一年多的勤工助学经历,让陶兴菊从初入岗位的“新手”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骨干。无论是文件整理、社会实践协调,还是部门间的沟通对接,他始终秉持严谨细致的态度,在团队协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他深知,每一场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因此他主动分享经验、虚心请教,与同伴们默契配合,共同完成目标。

从校园到社会,践行青年责任

陶兴菊的脚步并未止步于校园。作为未央湖街道宣讲团成员,他走进社区开展政策宣教;担任西安猛进青少年研究院研究员和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特邀教官时,他带领青少年开展研学实践,锤炼意志品格。多重身份的历练,让他更加坚定服务他人的初心,也让他学会在学业与工作间找到平衡,成长为更从容、更全面的自己。

心怀感恩,笃行致远

“勤工助学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成长的阶梯。”陶兴菊十分感谢学校提供的锻炼与成长机会,也感谢团委的领导和老师,他们的耐心指导和无私帮助,让他在严谨务实的工作中不断进步。

未来,他将继续以谦逊的姿态、务实的态度迎接挑战,让青春在奉献与奋斗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临床医学2023级本科生 李生鹏

勤工助学岗位:图书分拣员

每当夜幕降临,总有一个身影准时出现在图书馆的角落。擦拭书架、整理书籍……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让李生鹏的大学时光变得格外充实。

在细节中磨砺品格

工作并非总是得心应手。记得初次整理图书时,复杂的分类系统让李生鹏手忙脚乱。“图书管理就像搭建知识的阶梯,每一步都要踏实。”在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工作要领。现在的他不仅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每本书的位置,还能熟练操作图书馆管理系统,这些技能让他在服务同学时更加从容。

在书香中收获成长

勤工助学的最大惊喜,是让李生鹏养成了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每天置身书海,看着同学们专注学习的身影,他也开始利用工作间隙阅读。“大学最怕的就是在舒适区迷失,而这份工作时刻提醒我要保持进取。”从专业书籍到文学经典,阅读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更培养了他的自律意识。

在平衡中学会担当

兼顾学业与工作并非易事。为了不耽误课程,李生鹏常常利用午休时间完成工作;遇到考试周,他总会提前做好时间规划。“这段经历教会我最宝贵的能力,就是如何在多重角色中找到平衡。”

“感谢学校提供这样的成长平台。”看着同学们在整洁的环境中专注学习,李生鹏总是倍感欣慰。这段勤工助学的经历,让他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未来,他将带着这份历练中培养的责任感与执行力,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预防医学2021级本科生 杜洲

勤工助学岗位: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助理

他扎根公共卫生学院辅导员助理岗位,四年如一日以匠心守初心。在档案管理、奖助学金材料审核等关键工作中,他始终秉持“规范零差错”原则,累计整理学生档案500余份,审核奖学金材料2000余人次,成为辅导员口中“最放心的业务能手”,他是预防医学2021级本科生杜洲。

从手足无措到游刃有余

“第一次接触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材料时,我的手心都是汗。”他至今记得初上岗时的忐忑。面对全院数百份的材料,他曾因漏看一个签字栏导致整批材料返工。华罗庚的“勤能补拙”成了他的座右铭——此后每份材料他必查三遍:第一遍核基础信息,第二遍验逻辑关联,第三遍整体复核。

从实践者到传承者

当看到《劳动教育》课程中学弟学妹们稚嫩的面庞,他仿佛看到四年前的自己。非常感谢辅导员老师能够让他参与到这门课程当中,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进入课堂中为学弟学妹们讲解关于勤工助学的故事。

润物无声的育人答卷

四年间,他不仅练就了Excel高级函数批量核对的硬技能,更悟透了勤工助学的深层价值。“勤工助学是赋予学生翅膀的过程。”这是杜洲最深的感悟。四年间,这个小小的工位见证了他的成长: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游刃有余,从单纯完成工作到主动思考优化流程。

杜洲说,“感谢学校提供的成长平台,感谢老师们的信任指导。”这段经历赋予他的不仅是技能,更是责任与担当。未来,他将继续带着这份匠心,在公共卫生领域书写新的篇章。

 

劳动与社会保障2022级本科生 张钦

     勤工助学岗位:卫生管理学院辅导员助理

在卫生管理学院,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办公室与教室之间——他或伏案整理成摞的奖助学金材料,或耐心解答同学们的各类咨询,或高效协调五个班级的日常事务。他是卫生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钦,既是辅导员助理岗位上的一名“勤务兵”,也是243名同学的“贴心管家”。

从“生疏”到“娴熟”,在严谨中锤炼担当

初接辅导员助理工作时,面对繁杂的班级事务和细致的材料审核要求,张钦也曾感到压力。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迅速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工作方法:梳理流程、标注重点、反复核对。从奖助学金材料的“零差错”初审,到各类通知的精准传达,他逐渐成长为老师信赖的得力助手。

“每一份材料都关乎同学的切身利益,必须严谨再严谨。”张钦始终秉持这一原则。他细心分拣、逐项核查,确保每一份申请材料完整规范;他及时汇总、高效反馈,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从“服务”到“成长”,在实践中淬炼能力

勤工助学的岗位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统筹243名同学的多样化需求,张钦练就了出色的时间管理能力;高频次的沟通协调,让他学会了清晰表达与灵活应对;而对流程规范的严格把控,则培养了他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管理不仅是规则,更是服务与责任。”带着这样的感悟,张钦将岗位中学到的技能延伸至学业与生活中。无论是团队协作中的高效执行,还是面对复杂任务时的从容应对,他都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沉稳与干练。

从“感激”到感恩,在成长中奔赴未来

“感谢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平台,感谢老师们的信任与指导,也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回顾这段经历,张钦满怀感激。如今,他依然在辅导员助理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以严谨与热忱服务师生,也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未来,他将带着这份历练中收获的实干精神与综合能力,坚定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他们的故事,是奋斗者的故事。在勤工助学的岗位上,他们并非打工者,而是实践者、学习者、价值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这抹亮色,闪耀在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探索中,体现在他们用真诚服务赢得师生认可的满足里。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或担任辅导员助理,提升专业素养;或投身校园服务,培养沟通协作;或协助事务管理,锻炼综合能力。每一份付出,都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积累宝贵的经验;每一次克服困难,都在为独立人格增添砝码。他们用奋斗的姿态,将青春的底色擦亮,不仅赢得了经济上的自立,更收获了精神上的富足和能力的跃升,用实际行动证明:奋斗的青春,充满力量,充满希望。

 

上一条:国家奖学金风采录一一临床医学院王雅婷
下一条:逐梦杏林,青春无悔——记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刘俊